356bet娱乐场_bet356体育在线-【官方授权牌照】

图片

图片

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侨乡作证,从“国门”看开放 ——来自江门海关的改革开放记忆

发布日期:2018-12-21 浏览量:

1974年,江门海关旅检科全体关员合影。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曹乃付

通讯员/李钊 陈慧燕 叶永强

江门海关税务司公馆,静静地在蛇山看着西江上的船来船往。

这座始建于1924年的洋楼,历经百年,不仅见证了江门人远赴重洋、为江门赢得“中国第一侨乡”的称号,也见证了江门海关伴随侨乡改革开放的进程。从1979年到2017年,江门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数从4.6万增加到21.6万人次,增长近4.7倍;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从2261艘次增加到22.24万辆(艘)次,增长了98.4倍;监管进出口货物从13.5吨增加到1850.7万吨,增长了13.7万倍;税收从103万元增加到53.3亿元,增长了4175倍。

改革开放40年,江门海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永怀“中国心”的江门籍华侨回乡探亲、开办企业、捐赠物资等提供通关便利服务,见证了江门因“侨”而兴,因“侨”而盛。

华侨归乡:旅检打响江门海关改革“第一枪”

历史回到1979年的一天,旅居国外的江门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纷纷收拾行囊,从香港登上开往江门港的“蓬莱湖”号航班。

江门,历来是广东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人称“海内海外两个江门”。即便红头船帆影远矣,银信字迹消褪,侨胞听到五邑盛情呼唤,仍忍不住望乡思归——

“‘蓬莱湖’号很快就要靠岸,华侨要回乡了!”集结的喇叭声在晚上十点响起,江门海关旅检科关员匆匆穿好制服,走到马路对面旅检码头。

“当时国内物资缺乏,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探亲的时候,每人都要背上几个很大的行李包,装着面粉、大米、旧衣服、布料等物资,背回来带给亲戚乡邻。”原江门海关旅检科干部虞晓梅回忆说。改革开放初期,海关对进出境旅客所携带的行李物品采用“人人过筛、件件开包”的细查细验方式。虽然江门口岸响应海关总署号召,从提高检查技术和改善检查装备入手,制造和改进了金属探测椅、衣着征税尺、快速征税机等一系列海关旅检验放设备,但查验一名进出境旅客仍需要40分钟,查验一趟航班下来需要耗费几个小时。

1984年起,开平三埠、台山广海、鹤山、新会到香港的航线先后开通,江门口岸进出境旅客数量从1979年的4.6万人次增长到1986年的35.1万人次,增长7.6倍,旧的旅客查验方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旅检改革势在必行。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中国海关的改革从旅检开始。江门口岸自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启了“随机抽查”旅检改革后,1987年1月,江门海关主动实施了“红、绿色通道”改革,采用“旅客申报、海关抽查、重点过机”的监管模式,简化了旅客验放手续,验放速度大幅度提升。

旅检现场改革的成效是很明显的。1994年,江门口岸进出境旅客数量114.1万人次,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时,随身携带的行李越来越少,不再大包小包往国内带东西,而是在出境时带些陈皮、葵扇、腐乳之类土特产,海关‘红、绿通道’改革更是简化了查验手续,即使是清明、春节这样返乡的高峰期,海关也能从容应对。”时任江门海关行邮处处长郑月仙回忆说。

进入21世纪,江门海关旅检现场引入“旅客通关管理系统”,完成工作从人工挑查到风险布控、手工作业到计算机管理的转变,探索形成旅检分类监管模式,X光行李检查、视频监控系统及安防系统等信息处理设备在江门口岸旅检现场投入使用。

历史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为了让旅客通关更便捷,2018年,江门港经过整修复航后,江门海关随即出台关税缴交便捷移动支付功能等措施,江门口岸旅客通关迎来“E时代”。

侨资办企:海关助推江门对外经济跑出“加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当许多外资企业还在观望徘徊时,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已对回乡办实业,支持国家和家乡建设表现出高昂的投资热情。江门市及其所属各县也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利用国家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行优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资料显示,1979年—1998年,江门五邑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其中港商、澳门商投资额达30.51亿美元,占比75.71%。华侨、华人的投资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不少,港澳同胞成为回国回乡投资的主角。

“印象最深的是1982年,有一位很受街坊们喜爱的祖籍江门的香港演员,被国内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吸引,回到江门开办了一间从事来料加工的服装厂,厂子就开在当时江门海关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周边的居民纷纷跑去围观这位‘电视里的人’。”现任江门海关风险防控中心科长的詹文回想起那段岁月,仍然记忆犹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江门的加工贸易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每周大约就有20家左右的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关新注册备案。”詹文回忆到,“那时候一走到江门的棠下镇,就会看到路边各种各样制衣厂、服装厂、工艺品加工厂的招牌,密密麻麻地矗立在路边,而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新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

在推动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加工贸易是我国特别是广东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结出的一枚硕果,江门海关备案合同档案的统计数据,也对此有所印证。统计显示,1978年的来料加工合同仅仅只有4份,而到1990年,已经增长到13069份的惊人数字。此外,包含着不少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投资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新型贸易企业亦蓬勃发展,例如外商独资企业,也从1978年的空白,到1990年成立了264家。

贸易方式灵活多样、经营单位多元化、货物品种繁多……加工贸易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深入,进出境一般贸易货物直线增长。“那时候我们每个人每天处理的就有70份报关单左右,业务窗口只要在上班时间,都可以见到报关员排着长长的队在等候报关。”曾经在江门海关当时最大的高沙货运监管码头工作过的退休老干部虞晓梅,感慨地叙述起当时的情形。除了先后开设的江门市和辖下的新会市、鹤山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等外贸码头的进出境货物之外,陆路转关货物也在快速增长,1984年,江门海关开始查验进出境货柜车,这些货柜车一般由深圳文锦渡海关和拱北海关转关进出境。

为扩大分流范围,减少货主费用开支和车辆迂回运输,提高监管效率,江门海关相继于1987年、1988年分别启用鹤山、三埠、新会、外海、广海、阳江货柜车检查场,对货柜车及其所载货物进行集中验放。1979年以后,江门市的对外经济活动开始迅速发展,经江门口岸进口的货物起了巨大的变化,数量由1980年的14843吨增加到1990年的427220吨,是1980年的29倍;海关的业务量随之大幅度增加,1979年至1990年,共监管进出口货物684.6万吨,其中1990年为121.2万吨,比1978年增长8倍。此后,侨乡进出口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到2017年,监管进出口货物增长到1850.7万吨。江门侨乡的改革开放与外贸发展,在海关那一沓厚厚的统计数据报表中真实地记录着。

华侨捐赠:“江门经验”上升为海关政策

如今,在江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以港澳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名字命名的楼房堂馆,镌刻着改革开放初期“华侨来了”的一段特别记忆。

为扩大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加速国内建设,从1979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共制定约50类关税优惠政策,涉及157项优惠规定。在华侨捐赠方面,更是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国家的号召下,华人华侨对捐助家乡建设报以强烈的热情,学校、敬老院、幼儿园、医院、侨联大厦、道路、桥梁建起来了,经海关批准接受直接用于本单位工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医疗卫生、公益事业捐赠进口、属于自用的免税的物资运进国内。

华侨中医院(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是当时华侨捐赠重点项目之一。在海关保存的审批资料显示,为了建好华侨中医院,热心的港澳同胞等捐赠物资除了钢材、夹板、玻璃、电缆等建筑材料,也有热水器、柴油发电机、挖土机等设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关监管的免税进口物资。

据曾参与该捐赠项目审批的江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副处长周捷回忆:“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为了加快华侨中医院的减免税审批,在寒风凛冽的大冬天,我跟着师傅一起赶到医院建设工地正在浇灌水泥的大楼上,对免税进口物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支持华侨捐赠,造福地方公益事业,履行职责落实好政策优惠,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现今,该院已发展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捐资助学,振兴侨乡教育事业,也是华侨捐助的重点。在1978年至1992年间,江门地区仅台山市一地,海外华侨捐资办学的金额达1.31亿元。行走在江门市中心区的356bet娱乐场_bet356体育在线-【官方授权牌照】校内,更是随处可见华侨捐赠的教学楼。经统计,江门海关历年来为江门、阳江地区的有关高校所进口科研教学设备减免税款达12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地方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该关于1990年制定的《捐赠物资监管工作细则》被海关总署转发推广,“江门经验”上升为海关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过对前期减免税政策清理后,我国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向鼓励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转变。“近年来,江门海关重点关注和支持地方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尤其在核电技术装备、高铁动车制造、集成电路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江门海关关税处减免税管理科科长陈广恩介绍说。

台山核电、阳江核电是江门关区辖下的两个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其中,台山核电1号核岛设备主要来自进口,不少设备都是初次引进,符合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的要求。为此,江门海关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在无操作先例、无计核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对核电企业上万条数据逐条进行政策条件审核、归类更正、书面销保、税款计核,确保核电企业既可以用足用好国家减免政策,又能符合国务院批准对企业按比例征税的政策要求。到2018年,江门海关为两大核电项目合共减免税款达28亿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海关的发展紧紧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从1999年提出的“依法行政,为国把关”到2002年提出的“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工作方针,从2011年确立的“把好国门,做好服务,防好风险,带好队伍”到2018年确立的“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工作总体要求,海关的改革一直伴随着地方改革、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