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bet娱乐场_bet356体育在线-【官方授权牌照】

图片

图片

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在广东捐赠金额占全国侨捐总数约七成 爱乡情浓 粤侨引领慈善风

发布日期:2018-12-26 浏览量: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占了全中国总数的2/3以上。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海外关系在这强劲的春风中渐渐回暖。1979年初,广东省向中央提出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基于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独特省情优势。从此,在广东这个全国第一大侨乡,千万侨胞及港澳同胞与家乡的父老兄弟姐妹同心同德,为了实现强国梦而倾情投入,成为这40年变革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志更加坚强。当天,党中央表彰一批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其中就包括港澳爱国人士霍英东、马万祺和曾宪梓等。他们均是为广东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突出人物。

连月来,南方日报派出采访团队赴美国、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国家和港澳地区采访,即日起推出“粤侨为桥通四海”系列报道,展现侨胞与港澳同胞为中国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敬请垂注。

不久前,加拿大侨领霍宗杰先生向我省信宜市的镇卫生院捐赠救护车。这位87岁的老人,行走在中国尤其广东的欠发达地区捐建学校和医院,带动慈善捐款达2.4亿元。他是千万个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侨胞和港澳同胞中的其中一位代表。

早在1977年10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这里所说的“海外关系”是指数千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他们释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以来,侨胞和港澳乡亲与我省人民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仅在我省,侨胞和港澳同胞的捐赠金额就占全国侨捐总数的约七成。

政策春风温暖侨心

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部分侨胞和港澳同胞的侨房、祠堂被没收,随着侨务政策的调整,逐步清除负面影响,海外乡亲寒了的心渐渐回暖,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

中山小榄镇海外乡亲众多,但改革开放初期回乡的并不多。为此,该镇重启有800年历史的菊花盛会,以花为媒联络乡情,让海外乡亲对家乡的新气象眼见为实。1979年11月,花香牵线,乡情归来,镇里一下子涌进了15万人。和家乡疏离了30多年的香港中山小榄同乡会,在锣鼓声中融入亲友的行列。自此,同乡会成为最好的“家乡宣传员”,带动捐建医院、学校,修建自来水工程等。

侨房是侨情畅通的重要渠门。广东省侨办原主任杨山说:侨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木,都维系着港澳同胞对家乡的爱。当时,广东亟待清退的侨房数目巨大,要解决的话涉及各种复杂问题,还包括天文数字的安置费。然而,侨房一日不退,侨心一日难归。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拨款支持下,我省各地行动了起来。

位于广州的永安堂,是东南亚著名侨领胡文虎的物业。1992年7月,广东省决定向其后人发还这座珠江边的大厦。胡文虎长女胡仙深受鼓舞,同年以香港星岛日报掌门人的身份率团访京,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接见。感念于此,她后来放弃了可观的商业发展价值,将收回的永安堂捐赠给广州市政府,改建为少年儿童图书馆。

数据显示,我省用于落实侨房政策的专款达8亿多元,清退处理的城乡侨房近3000万平方米,全面解决侨房历史遗留问题。这大大鼓舞了海外和港澳的广东人,带来了捐赠和投资剧增的效应。

“送炭翁”捐赠源源来

今年7月10日,99岁的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辞世。这位在中国内地捐赠学校最多的人,曾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最喜当‘送炭翁’,对教育雪中送炭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他卖掉自己居住的楼房和工厂大厦,在内地捐建众多学校、幼儿园、乡村学校图书室……

在广东,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和港澳同胞,捐建公益及交通项目超过4.5万宗。其中,兴建扩建的学校占全省总数的半数以上,不仅改善了我省教育条件,也营造了尊重教育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设施落后的情况下,这些捐助就是雪中送炭。霍英东、李嘉诚、黄球、曾宪梓、方润华、霍宗杰……都是这样的“送炭翁”。

这些善长仁翁既有亿万富翁、白领阶层,也不乏工薪一族:澳门的汤福荣老人身居60平方米的陋室,却为广东等地上百个公益项目捐款。致力于资助教育的日本侨胞吴桂显先生,当捐款遇到经济困难时,竟变卖了自家房产。他总共捐出5000多万港元,支持家乡中山的中小学校,以及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省内外“希望小学”。吴桂显的妻子说:“他知道我不会反对,将卖楼的钱全捐出去了,一分钱也不留。”

引领崇德重教新风气

凝聚侨心的项目为广东大地带来了新的风尚,慈善文化不断发展,崇德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形成。侨胞和港澳同胞乃至全省人民,大家同心同德,造福家乡,支持家乡发展,增强了海内外乡亲的凝聚力。

位于侨乡江门的356bet娱乐场_bet356体育在线-【官方授权牌照】,是20世纪80年代由吕志和、利国伟、黄球等侨胞和港澳同胞共同倡议,由数以千计的善长仁翁捐资2.3亿港币捐建的,是当时我省参与捐建人数最多的教育项目。

汕头大学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超过66亿港币,成为中国内地唯一由私人基金会资助的公立大学。今年6月,90岁高龄的李嘉诚先生参加汕头大学毕业礼,将校董会名誉主席一职交棒给其子。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持之以恒地捐建汕大,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想有助于中国的年轻一代发展。”

许多捐赠捐助意义远超项目本身。霍英东先生捐建的洛溪大桥,带旺了广州南部区域,带动了广东交通网络大发展;澳大利亚黄肇强医生带领华裔医疗队,自携设备、药品和人工晶体,为无数贫困白内障病人扫除脱贫的最大障碍;香港退休社工徐祥龄,到东莞创办我省第一家外来工服务中心,募捐资助1300多名农民工子女重返课堂,还筹办6间新莞人子女文化补习学校;马来西亚退休教师廖乐年,十多年四处筹措资金,并且自己到大埔义务教学英语,为山区孩子拓宽了人生路,也感召了粤港志愿者参与支教……

改革开放40年,广东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得益于我省“侨”之所长,“侨”通四海。侨胞和港澳同胞的家国情怀及其带来的慈善效应在广东大地上熠熠生辉。

■专访

殊途同归爱国路

今年10月19日,广东潮州市陈伟南文化馆举行项目动工仪式。99岁高龄的香港实业家陈伟南携家人出席了动工仪式。这是他数十年来捐建的无数公益项目之一。

陈伟南和陈幼南这对父子,一个致力于家乡公益项目的捐资,一个奔走于推动全省尤其是粤东科教事业发展。他们做着不同的事,相似的是,他们都在为提升中华文化和潮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在香港专访了这对父子,听他们讲述殊途同归的爱国心路。

陈伟南:国家要强 教育先强

陈伟南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经历了国家内忧外患及遭受日军侵略的战乱,连他家的祖屋也被日军占据。1937年,时年18岁的陈伟南赴港谋生,艰苦打拼出坚实的企业基础。但他始终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国家不强,人民难言幸福和尊严。

阔别家乡几十年之后,1984年,陈伟南应邀返回潮汕大地。他为改革开放的新风气而欣慰,但也因家乡教育状况而心痛。被日本军队炸到支离破碎的旧祠堂,仍作为小学教室,光照很差,连风扇都没有。他认为这是反哺桑梓的时候了,于是在当地捐建了一所占地12亩的现代化小学,后来又投入6000多万元捐建了占地130亩的宝山中学,现有学生4000人。

从此,陈伟南无私襄助之路越走越远,从潮汕家乡扩展到广东和全中国许多地方。他从事慈善捐赠,给自己定出“三不”原则:不等提出,主动捐赠;不图留名,重办实事;不提要求,无私奉献。

这位可敬的老人说:“可以力所能及地贡献社会,就是我人生的福分,也是最大的价值。”陈伟南迄今捐资款额超1.5亿元,其中有八成是投入在教育。因为他坚信:国家要强,则教育先强。

祖国如今日渐强盛,在世界上地位举足轻重,陈伟南非常欣慰。他时常勉励年轻人:“对于在世界各地拼搏的华人而言,国家的强大是大家发展的强力后盾。因此,大家理当为国家,尤其是为粤港澳地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曾任潮汕三市政协香港委员联谊会创会会长、广州外商投资商会创会会长,创立香港潮属社团总会。2000年,陈伟南获得香港政府颁发的铜紫荆星章,这些都是对这位慈善家的高度评价。

陈幼南:搭建侨港澳学子创新平台

陈幼南是美加留学的化学工程洋博士。在父亲的感召下,他回到香港发展,也投入助推国家和家乡建设的行列。虽然与父亲是同样的情怀,他更重视团结年轻一代的侨胞和港澳乡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股力量。

1998年,陈幼南创办国际潮青联谊年会,以广泛团结世界杰出潮青。2012年,他接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成为香港最大潮团组织的掌门人。该会至今已有41个团体会员,会员人数达15万名以上。今年,陈幼南获香港政府颁发的银紫荆星章。他发动总会举办“潮州节”“盂兰胜会”等活动,让青年一代加深对家乡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受欢迎。

陈幼南在2013年创立“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以下简称“潮博会”),5年间汇聚海内外逾2000名博士学历以上的专家学者。这不仅是专业界潮人联络乡情的网络,更是促进广东发展的智囊团。他们连续4年举办了博士论坛,聚焦食品药品、互联网、新经济、智慧未来等主题,邀请世界顶级学术大家来演讲参与。

与父亲一样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陈幼南说:“根据广东省对于粤东地区发展的战略布局,这里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因此,潮博会从两年前就开始倡议创办潮汕大学,得到海内外潮籍人士及家乡领导的积极响应。”

陈幼南积极奔走内地及海外大学,联络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已筹集到100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他告诉记者,将先兴办与产业发展对口的高等研究院,在新材料与工程科学、生物工程与生命科学、智能工程与控制科学、环境工程与地球科学4个方向开展研究。

数读

●据不完全统计,1979—2017年

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广东发展公益事业和工农业生产等社会公益项目超过4.5万宗

折合人民币超过532亿元

占同期全国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总额约70%

捐赠者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7年底的不完全统计

个人独资捐赠数额大,占侨捐总数的30%

4万多个侨捐项目遍布全省各地,遍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海外侨胞的善举,对广东侨乡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料来源:省华侨博物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与广东改革开放40年专题展”)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林亚茗 曹斯 卞德龙 黄学佳 余丹

策划统筹:王更辉 戎明昌 林亚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