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5-15 浏览量:
陈永常。 谌磊摄
2019年5月10日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150周年。1869年5月10日,美国首条跨大陆铁路(即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普罗蒙特里打下最后一颗道钉,标志着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正式竣工。该铁路的建成为美国当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来自中国约1.2万名华工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这项伟大的工程,其中超过七成的华工来自江门五邑地区,经过7年艰苦施工后完成。然而长期以来,华工们的贡献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据悉,除了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在此之后的20多年,华工还在美国至少参与了71条铁路的修建、维护和修复,为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走出去的五邑籍华工,也成为侨乡“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他们将铁路留在了异乡,而善于学习的先侨也把文化带回了故乡。台山人陈宜禧是当年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一名华工,他在美国积累了铁路知识和经验,回到故乡建设了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新宁铁路。
A 华工修建最为艰险的路段
1863年1月8日,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在萨克拉门托破土动工。
这条旨在加快美国西部开发的铁路分为东、西两段,分别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修建。其中,东部地区地势平缓,铁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与之相反,西部地区不仅要跨越崇山峻岭,还要穿过沙漠和沼泽地,条件和环境恶劣。西段铁路的承包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巨头”们十分头痛。由于工程太艰巨,原先雇佣的白人劳工畏难怠工,甚至纷纷逃跑。动工两年,西段铁路才修了40多英里。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四巨头之一查尔斯·克劳克建议雇佣华工,但其他领导质疑华工。于是,当时他提出先雇佣50名华工试一试。最终,华工的勤劳苦干改变了该公司领导的态度,他们最终决定大量雇佣华工。
1865年,大批华工加入到太平洋铁路建设大军。其中,太平洋铁路险段开凿隧道和山岭工程主要是由华工承担的,这是最为艰险的路段。在黄安年所著的《道钉,不再沉默的足迹: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中提到,1866年最难攻克的难关合恩角花岗岩石墙是如何攻克的:“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1000英尺的悬崖峭壁。百折不挠的华工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用锤子和钢钎先凿出一条险峻的小道,然后再费劲地逐步向里扩展,开出条行驶车辆的通道……”
华工用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征服了一个个难关:他们完成了布鲁默深槽的开挖,创造了世界第八奇迹;在环境恶劣的唐纳关峰顶坚硬的花岗岩开挖隧道;在极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华工使用铁榔头、十字镐和炸药,在崎岖的内华达山脉挖出15条隧道;在与东段公司开展筑路竞赛的最后阶段,西段华工创造了一天铺轨约10英里200英尺(约16.15公里)的世界纪录。
“中央太平洋铁路原计划14年建成,在大量雇用勤奋而又廉价的华工后,实际上只用了7年,节省了2/3的费用。”356bet娱乐场_bet356体育在线-【官方授权牌照】原副校长、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介绍。
B 七成华工来自五邑地区
据记载,当时铁路公司为了雇佣更多华工投入铁路的建设,开始大规模地招募华工,约1.2万名华工远赴美国修铁路。“当时,修建铁路的华工有七成来自江门五邑地区,华工比例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工程后期甚至高达95%。”张国雄介绍。
张国雄表示,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美国的铁路华工用着极其简单的工具,在崇山峻岭中打隧道、架桥梁、运沙石、搞爆破,建设过程极其艰难。其中,美国内华达山地势险峻,天气恶劣,是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最难关,许多华工为此付出生命。
黄安年、李炬所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一书中讲到,华工高强度、高风险的劳动,与他们所得的待遇很不相称。该书中提到,当时的新闻工作者、作家塞缪尔·鲍尔斯所著《穿越美洲大陆》书中如是评价华工:“说实在的,没有他们,这项伟大的工程将不得不拖延几年。他们坚韧勤勉,终日劳作,吃苦耐劳,跟白人做同样的工作,却只获得约一半的薪酬,每个月只有30美元,而白人却有50美元。此外,白人劳工没有华工活儿做得漂亮……他们善于学习,安静整洁,诚实可靠……”
具体有多少华工付出生命?由于种种原因,具体数据已经难考证。但在一些报道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工所付出的惨重代价——1868年12月15日,距离太平洋铁路合龙前5个月,停靠在旧金山的大帆船将39箱华人遗骨运回中国。在太平洋铁路合龙约一年后,萨克拉门托的报告曾登载一篇题为《运送遗骸》的新闻报道,其中发现,从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运来的中国人骸骨总重量约2万磅。
但在太平洋铁路合龙仪式上,在游行队伍中,竟然连一个华工代表都没有。首先倡议招募筑路华工的查尔斯·克劳克巧妙地提醒大家:“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也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这一句话被誉为美国移民史中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C “金山客”陈宜禧回乡倡建新宁铁路
“金山箱”——对江门台山人来说十分熟悉。在过去,他们把美洲华侨称为“金山客”,而“金山客”所携带的大铁箱被称作“金山箱”。能够提着金山箱回来的的华侨算得上是衣锦还乡。然而,在成千上万去美国修筑铁路的华工当中,能抬着“金山箱”返回故乡的人却是凤毛麟角,祖籍台山斗山镇的陈宜禧就是其中之一。
1864年,15岁的陈宜禧到美国谋生,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中央太平洋铁路开工后,他也成为了一名华工,后来负责招募华工并成为工程师助手,不仅帮助了很多初来乍到的华工,也积累了不少筑路知识和经验。
1889年,陈宜禧组建广德公司,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
1904年,已到花甲之年的陈宜禧回到故土。当时,外国列强正在抢占中国铁路的路权。曾是铁路华工的陈宜禧坐不住了,他对其他人说:“我们辛辛苦苦在外替洋人筑路,洋人大受其益;今天我们请洋人在中国筑路,又是洋人大受其益,这实在太不公平。”这个“公平”,他打算讨回来。
陈宜禧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得到县人及旅外侨胞的支持,纷纷投资,先后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圆,并于1906年成立新宁铁路公司。
这条民营铁路修得十分艰辛:当时的台山,连公路也没有,返乡的华侨即使到了附近的江门,也还得花上三五天才能到台山。自然条件差,封建势力又百般阻挠,但陈宜禧意志坚定、事必躬亲。从1906年到1920年,分三期筑成了长约133公里的新宁铁路。
历经14年的施工,1920年,斗山至北街干线和台城至白沙支线的新宁铁路建成。新宁铁路也成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力修建铁路的光辉史页。
专家声音
356bet娱乐场_bet356体育在线-【官方授权牌照】原副校长、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铁路华工历史也是中国的历史
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铁路华工用着极其简单的工具,在崇山峻岭中修建铁路。从某个层面来说,华工完成了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打通了美国东西部的联系,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建设,功不可没。
150年前,华工参与这条铁路的修建,不仅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它同时促进了中国和美国文化的交流,他们把中国的一些生产的技法、工具带到了铁路建设当中,同时也把美国的一些文化带回了我们的家乡。
所以说,铁路华工历史不仅是美国的历史,更是中国的历史。这段历史足以证明,早在19世纪,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就承担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在百年前便已改变了世界。 (谌磊)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谭金花:展示铁路华工历史,丰富大湾区文化平台建设
铁路华工历史在华侨史的位置举足轻重。如果没有淘金热、不修太平洋铁路,就不会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先侨可能不会选择去北美。正是淘金、修路,很多华人去了北美。铁路竣工之后,大批华人也都各自前往不同地方,参与到当地的各行各业中去,然后才有华人后面的故事。所以,铁路华工的经历是整个华侨史中最为基本、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从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来看,他们参与了最困难路段的建设,伤亡重,付出的牺牲大。同时这段铁路的建成,大大地助力美国经济的飞跃发展。
从江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角度来看,虽然铁路建设的时间只有几年,只算是海外华侨经历的一小部分,但它在华侨史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段历史可以串起华工的其他经历以及他们与侨乡的联系,侨乡能展示与交流的内容也丰富多了:一、因为淘金和修铁路而形成如今的侨乡,形成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人的群体,侨乡是海外后裔的根之所在;二、修铁路把五邑籍华工带到了美国,使他们比其他地方的人有机会更早睁眼看外面的世界。他们把开放的、开明的信息带回家乡,影响侨乡的发展,形成今日侨乡特有的文化景观;三、华工在逆境中展现出来的坚韧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侨乡最为重要的精神所在。 (赵可义)
华工后人
陈宜禧之孙陈永常:
作为陈宜禧的后代感到非常自豪
我的爷爷自小家贫,为了讨生活他才赴美淘金。我听老一辈的人说,当时赴北美筑铁路华工,大多来自台山、开平等五邑地区,爷爷陈宜禧就是其中的一人,他参与了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并在之后从事铁路建设许多年,借此积累了丰富的筑路经验。
记得老一辈人说,爷爷在修铁路的时候,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勤奋好学,跟着一个包工头学习铁路工程知识。当时,我们的国家比较贫穷落后,爷爷觉得国家要富强就必须要修建自己的铁路,而回国修筑一条完全属于中国人的铁路也成为了他的人生目标。到了1904年,爷爷便回到家乡倡建了新宁铁路,书写了我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史页。
在那个年代,爷爷去美国淘金、修铁路,是非常艰苦的。然而当他自己有了能力之后,他依旧没有忘记家乡,将毕生所学投入到新宁铁路的修建中,就是希望能借此带动家乡的发展,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爷爷那一代人吃苦耐劳、爱国爱乡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作为他的后代,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谌磊)
海外连线
美籍华人陈灿培:
收集展示文物 铭记华工精神
美籍华人收藏家陈灿培祖籍广东番禺,现任南加州世界广东同乡会荣誉会长、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一直致力于收集并收藏中国华工当年在修建美国铁路时用的工具、信件、证件及日常用品,还曾5次向江门市华博馆捐赠藏品,包括铁路华工、飞虎队的各类华侨文物超过120件。
2007年,陈灿培开始收集华侨文物,到如今已经12年了。他说,收集散失在美国民间的华侨文物,并为这些文物找到一个家,是自己最开心的事,他也希望让世人和后代了解美国华侨的历史。
多年来,陈灿培在北加州铁路沿线收集购买了一大批当年华工用过的物品,其中包括铁锹、镐头、榔头、道钉、勘测图、纪念章、邮票、坛坛罐罐、华工的名单、工资单、华工修铁路的图片等。今年2月,他还在南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图书馆,举办了“华工修建美国铁路血汗史图物展”,展出了包括铁锹、道钉、工资条等70多件文物,吸引了当地近百位民众观展。“开幕式前,就有不少观众提前来到现场,让我非常惊喜!”陈灿培言语中透露出喜悦,“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工对美国历史的贡献。无论怎样,这段重要历史不能被湮没。”
陈灿培表示,旅美华侨一直铭记这段历史,十分尊敬华工先辈,并组织参加了不少纪念华工的活动。近日,陈灿培还收到中美铁路文化友好协会的邀请,让他参加纪念华工的活动,并展出一些华工当年用过的工具和日程用品等。(黎禹君)
统筹/赵可义 文/谌磊 黎禹君
图/华博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提供(除署名外)